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磷酸铁锂版Model 3即将落地,比亚迪恐成最大输家?

磷酸铁锂版Model 3即将落地,比亚迪恐成最大输家?

最近的两年来,磷酸铁锂电池几乎被三元锂电池挤到了墙角,但新能源汽车寒冬来临让市场重新记起了这种有成本优势的电池。比亚迪汉、特斯拉Model 3连续登场,星星之火顿成燎原之势,但比亚迪真的是赢家吗?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一页书、编辑|禾   子

 

作为行业龙头,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倍受关注。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特斯拉Model 3即将于8月份上市的消息,给动力电池行业的“路线之争”又添了一把火。

 

由来已久的路线之争

在动力电池行业,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之间的路线之争由来已久。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早期,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着低成本、高安全性能的优势占据了市场主流,三元锂电池则因为安全性能上的缺陷而被人冷落,2016年甚至被直接踢出工信部的新能源客车推荐目录。

转机出现在2018年。由于搭载三元锂电池的特斯拉在海外大获成功,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急速攀升,至2020年三元锂电池的装机量占比已经超过7成,磷酸铁锂电池这个曾经的市场宠儿,则只能依靠乘用车市场来保持存在感。

磷酸铁锂电池的落败,很大程度上与国家的行业补贴政策有关。续航里程是电动汽车最核心的性能指标,而磷酸铁锂电池在能量密度上的天然劣势,导致它的续航里程很难与三元锂电池抗衡。旧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直接与电池的能量密度挂钩,这导致三元锂电池一飞冲天,宁德时代也因此瞬间崛起,超越比亚迪成为行业第一,领先优势直至今日仍在不断扩大。

 

为何东山再起

但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能上的重大缺陷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据统计,仅仅是2019年前8个月,中国便发生了40余起电动汽车自燃事件,80%以上由三元锂电池造成。

2019年下半年开始,原有的行业补贴政策逐步退坡,新能源汽车行业迅速按下“暂停键”,实力不强、靠财政补贴为生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纷纷破产,行业寒冬之下,降低成本成为各个厂商的共识。

磷酸铁锂电池因此重新进入公众视野。业内人士表示,同等能量密度下,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成本比三元锂电池低了15%左右。在补贴退坡已成定局的情况下,这样的成本优势对厂商的诱惑力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经过不断的技术进步,目前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的平均续航里程已经在400km以上,磷酸铁锂电池在续航上的劣势,现在看起来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作为磷酸铁锂电池的“铁粉”,比亚迪自然对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兴奋异常。2020年3月份比亚迪发布了超级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并且因为两种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问题与宁德时代进行了长时间的口水战。

瞄准磷酸铁锂电池的也并非只有比亚迪一家。201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宁德时代推出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在全新无模组技术加持下,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提升了15%左右,宁德时代也由此成为磷酸铁锂电池阵营的重要角色。

特斯拉则是另一个重量级玩家。自2019年入华以来,特斯拉便致力于如何削减旗下车型的生产成本,尽快推出磷酸铁锂电池版本的新车型一直都在特斯拉的计划之内。磷酸铁锂版Model 3预计将在8月份上市,价格有望进一步下探。

 

比亚迪真的是赢家吗

在比亚迪看来,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是自己最好的翻身机会。在动力电池领域,它已经被宁德时代压制了两年之久,而在电动汽车市场,特斯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比亚迪逐渐从领导者变成了失意者。

手握刀片电池这样的强势装备,再加上完善的产品布局和长期的电动汽车生产经验,在比亚迪看来,自己将跟磷酸铁锂电池一样重新走上巅峰。

然而事实往往很残酷。早有业内人士支持,无论是宁德时代的CTP技术,还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本质上都是工艺创新,他们研究的是如何在同样体积的电池包内塞进更多电芯,在正极材料的化学特质这个核心技术上,并没有取得突破。也就是说,在技术上,比亚迪并没有形成比较明显的优势。

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现状也证明了这一点。宁德时代目前占据市场的绝对主流,它与特斯拉的磷酸铁锂供货协议已经签至2022年6月份。更何况如今的动力电池市场已经不是只有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个大玩家,日本松下和韩国LG都已经趁着特斯拉的东风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

磷酸铁锂电池的复兴趋势的确很明显,但它却并不是比亚迪的“自留地”,比亚迪需要来一次彻底的创新,来拉开与其它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技术差距,否则只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点评

在磷酸铁锂电池阵营,比亚迪已经耕耘多年,但如果不能快速取得真正的技术突破,磷酸铁锂电池就算真的占据主流,也未必就是比亚迪的“主场”。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0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2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2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0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1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9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0-08-07 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