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人物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林钢的学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钱江在"我的新闻学导师林钢"一文中说:他身为典范,离休之后将"官帽"抛到一边,一笑置之,然后热忱地回归记者队伍,坚韧地当了一回专业"汽车记者",一当就是10余年,不仅当出了名堂,还佳作频出,常有精辟之论。在20世纪90年代,他有中国大陆综合性报社"汽车记者第一人"之称。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颜光明

 

拿到《中国汽车四十年》样书时,最想寄赠的人是林钢老师。他却走了。这种空落就像无法兑现的承诺,让我难以抑制地陷入了对往事的追寻,它们不时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萦绕于心。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图说:提起林钢,很多汽车界的老人都说,这才是真正的记者。原中汽公司总经理顾尧天说,林钢对咱们汽车业有贡献。他是大记者但从不端架子。朱镕基刚任上海市长时就接受过林钢的采访,对于国产化"坚持西德大众标准,不许瓜菜代"的论断最初就见诸于林钢的报道。原机械部一位官员说过,林钢的报道高屋建瓴,具有导向性

二十年前,我陪林钢采访上汽通用时,他对我说,他想退出汽车圈。我说,为什么?他说,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心想,这是何故?细聊之下,林老师敏锐地感到行业的转型,已从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行业报道也开始转向财经化了,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尤其是看到上汽通用的建成速度,他认为中国汽车发展的大格局已定,轿车进入家庭势不可挡,民有民享的汽车梦正在变为现实。由此开始萌生退意,想腾出点时间留给自己。不过,他还是以"后来者居上"起笔,到"希望在别克"封笔,用三年时间对上汽通用做了跟踪报道,再次为上海汽车业的崛起留下了历史的见证。

这是林钢继上汽大众报道之后再次披挂上阵的力作,也是一个汽车媒体人对中国汽车业的深情寄语。这就像上海汽车的两幅巨画(安亭与金桥),也是中国汽车业的佳作,都是用时间、观察、采访、思考,积淀创作出来的作品。在我看来,好的新闻就是历史,也是文学。读林钢的新闻作品就有这种感觉,有的堪称优秀报告文学,还被收入小学课本。

林钢是在上汽大众起步时就介入采访的人民日报高级记者。他从零部件国产化开始采写,连续深入产业底层调查,走访了从中央到地方,再从政府到企业,以及从产业到主管部门的方方面面,先后撰写了"高起点,丝毫不动摇——桑塔纳轿车国产化纪实"、"领先一步"等长篇报道。今天,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具有史料价值。他见证了桑车国产化最为艰难的时刻,还记录了从观念到理念的碰撞,以及思想的交锋,并将一个纯粹的专业报道上升到了对行业宏观战略高度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客观地将桑车国产化的命运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希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又不回避挑战和严峻的现实。一经刊出,反响强烈。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篇有关桑塔纳车国产化的报道超过林钢报道的高度和深度,尤其是报道的风格和叙述的方式,文字的表达,都可堪称新闻写作的范文。"林钢的学生,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钱江在"我的新闻学导师林钢"一文中说:他身为典范,离休之后将"官帽"抛到一边,一笑置之,然后热忱地回归记者队伍,坚韧地当了一回"汽车记者",一当就是10 余年,不仅当出了名堂,还佳作频出,常有精辟之论。在20世纪90年代,他有中国大陆综合性报社"汽车记者第一人"之称。

但凡与林老师接触过的人,都会留下儒雅的文化人印象。他从不居功自傲,行事低调,为人谦恭,虚心好学,与汽车业的高层结下了朋友般的关系。而他的眼界和博学,尤其在艺术和审美上造诣颇深。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他就是著名的文艺记者。出版过非虚构的文学作品《林真南和维加》。离休之后,他从中国经济建设的角度介入汽车,站在国家的角度为这个行业进行了大量的鼓与呼,发挥了一个老记者作用,给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汽车界留下了难忘的背影。回顾自己的一生,林钢说,我虽然一生经历颇丰,却只有两个新闻采写高潮都放在了20世纪。先是50年代的一段,那时主要关注是文学;还有一段,就是90年代当"汽车记者",着眼于中国经济。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提起林钢,很多汽车界的老人都说,这才是真正的记者。如今,一些身居高位的汽车人向我回忆,当年林钢到上汽采访,住地下室,吃食堂,奔波于安亭与上海之间,没有任何特殊接待,埋头采访。对桑车国产化的报道,经年累月,长达7年跟踪采访。他的老乡,原中汽公司总经理顾尧天说,林钢对咱们汽车业有贡献。他是大记者但从不端架子。朱镕基刚任上海市长时就接受过林钢的采访,对于国产化"坚持西德大众标准,不许瓜菜代"的论断最初就见诸于林钢的报道。原机械部一位官员说过,林钢的报道高屋建瓴,具有导向性。

然而,对于行业动态,林钢从不因小而不视。1995年,首届微型汽车研讨会在北京郊区举行,林钢清晨5点出门坐公交辗转来到会场,让主办者深为感动。为了解民间造车热,林钢还专程去怀柔探访,察看实情。他曾深入农用车行业,对农用车企业作过系统的采访和调察,反复思考和研究。一位当年陪同林钢采访的官员说,林钢的认真和严谨,以及对问题的思考,总是站在全局和发展的国家角度出发,如果没想明白和清晰的思路宁可不写。从1987年中汽公司撤销,成立中汽联时,林钢其实就已经进入汽车记者的角色。

1994年,国际家庭轿车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当时林钢是业界德高望重的老记者。他带着我拜访了不少在位的行业高层领导,还有企业的高管。也就在这次研讨会上林钢帮我打开了"汽车眼界"。他对我说,多听听高层对汽车发展的判断和观点有助于采访和思考。此外,他还带我拜访了饶斌夫人张矛,去北京医院看望文化老人萧乾,走访业界的高管等。这些点滴,对于我以后从事新闻和写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晚辈的提携,林钢丝毫不保留。我曾参与和目睹了林钢帮助一位汽车摄影记者完成一部人物摄影集的过程;他还带着作家殷慧芬满京城地采访汽车界的高层,为其《汽车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一手资讯。

这就是我眼里的林钢。每次去他家时,经常见媒体界的晚辈向他请教,他从不嫌烦,乐与年轻人在一起。他说,向年轻人学习,就会忘记年龄。他自称:我是汽车媒体的新兵。其实,他是不少年轻记者的导师。比如,原深圳汽车导报总编徐茜就多次提到林钢对于她的帮助,视他为汽车入门老师之一。还有一位年轻人北漂入行当汽车记者就是林钢手把手教的。至于我,更是如此。从1994年拜识,他始终关注我的报道和写作。2000年,就在我协助林老师编完《中国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之后,他把他多年积累的汽车资料全给了我。他说,这些会议记录、文件、讲话、调查,剪报等也许对你有用。没错,这些留有林钢手迹的资料,后来成了我撰写汽车稿子珍贵的参考资料。此次编辑《中国汽车四十年》时再次派上了用场。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林钢在告别汽车媒体时留给这个行业最珍贵的礼物就是由他主编的一本媒体新闻作品集,这也是他奉献给汽车行业一本杰出媒体人的"名录"(《中国汽车记者眼里的外国汽车》)。作为见证者,我目睹了他用近两年的时间默默付出,从起意到组稿,再从选稿到编辑,亲力亲为,一丝不苟。书出了,编辑费还不如作者稿酬。提起此事,他笑呵呵地说,这不要紧,也算我对这个行业的一片心意吧。

是啊,这是一位智慧老人,又是一位资深报人,更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有一年,在北京碰到原"市场报"记者刘勇(办公在人民日报大院里),他对我说。你快去看看林老吧,他现在坐轮椅了。随即我去看望了林钢。那是2013年夏天。此时的林钢已经病的脱了形,帕金森综合症使他痛苦不堪。见我来,很高兴。林老说,你看,我已是废人。走路不稳,常摔跤。不过,他还在阅读,茶几上放着胡绩伟的书。临走时,林老留我吃饭,低声说,"就当陪我吧"。这是难忘的晚餐,一条蒸鱼、一碟青菜、一盘冷菜、一碗酱。记得我还陪林老喝了一杯罐装的青岛啤酒。告别时,他对我说,好好干。想不到,这成了他对我的最后赠言。

《中国汽车四十年》编完后,我请远在广州的李村把《轿车大论战》寄还给我("'轿车文明'惊现大讨论"一文的参考书)。我在微信中说,这本书有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林钢在1997年特地从北京寄给我的书。我视为一种激励,一直放在我的书橱里。

"生命始于退休"。这是萧乾写给林钢的名言,也是对他人生的生动描述(林钢上个世纪50年代蒙冤,划为右派,遭贬下放,成为政治贱民,长达近20年)。生活中的林老师并没有对命运的不公流露过抱怨。他说,半生坎坷,有怨无悔。新闻界前辈李普在《踏遍青山》序言中写道,"他请我不要夸他的文章,说他有自知之明,谦称从未写过一篇自己认为满意的文章。永不自满,这一点也是我所欣赏的。读者自然能掂出斤两来。我便写下这点心情,淡淡的,却几乎要掉泪。"然而,林钢则自叹,风尘一生,只有薄薄一本小书,愧对后生。

读来唏嘘。如果了解林钢,就会感觉到这些文字的分量和情感,隐含的悲苦与不凡,毅力与信念,也就体会到何谓力透纸背,人格和情怀?尤其是出自钱江手笔的"我的新闻学导师林钢"一文,读后就更不能忘却汽车媒体里还曾有这样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本文由禾颜阅车工作室出品。撰文/颜光明;编辑/钱蕾。未经同意不得转载】

中国汽车记者第一人原来是他

林钢手迹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加速向新能源科技企业转型!传祺2025年四车齐发

    广汽传祺是一家每到一个细分市场就能做到极致的车企,此前凭借传祺GS4车型曾创下自主品牌增速最快的“传奇;随后打破了高端MPV被合资垄断的局面,如今稳居中国豪华 MPV 销量榜首,又创一个“传奇” ;乘胜追击,广汽传祺以传祺S7这一重磅SUV新车抢占高阶智驾的风口,并且火力全开,将以新平台、新技术和新的全品类车型再创“新传奇”。

    0 ¥ 0.00
  • 曾庆洪:改革是广汽的出路和方向

    在今年广州车展上,广汽集团以搬迁后的全新形象出现在A区2.2馆,再次成为车展的“明星馆”,不仅为车展,也为行业带来了新的气象和新的活力,打破了沉闷的汽车情绪,吹来一股清新的变革之风。曾庆洪说,我们会通过广州车展说清楚“番禺行动”,让大家知道广汽的目标,广汽的方向,广汽的未来。

    1 ¥ 0.00
  • 有路必有丰田车,从过去到未来

    汽车产业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车企巨头能否顺利转型?“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这不仅是一句广告语,也记录下丰田的过去、现在,以及预示着丰田的未来。

    10 ¥ 0.00
  • 谁是广州车展的流量明星?

    作为每年国内最后的A级车展,广州车展向来是各大车企当年的收官之展,并为来年蓄力的一个平台。今年的广州车展,究竟谁才是流量明星呢?

    6 ¥ 0.00
  • 躁梦节,每个人的链接

    如果说,汽车让生活更美好曾是我们的愿景和正在努力实现的梦想,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躁梦节可以说是一种真实的呈现。他们的故事鲜活而生动,这不正是我们当下的写照?走进躁梦节,就是走进生活,走进普通人的梦想链接。没有高大上的虚拟和不切实际的智能,全都是充满烟火气的现实诉求,汽车现代化的本质在此绽放,与每个人都有链接,是生活的空气和阳光。从这样的角度看躁梦节,它将是广州又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8 ¥ 0.00
  • DMH双车上市,上汽荣威能否凭超混打天下?

    上汽DMH超级混动技术被业界视为混动技术的突破。11月8日,荣威一口气发布二款DMH新车,为吸引新用户和留住基盘客户,荣威这次的购车政策也是下足了血本。上汽荣威能凭超混打天下吗?

    5 ¥ 0.00
  • 吉利新能源车销量猛冲,自主电动化转型见成效

    日前,吉利汽车公布了10月份的销量数据,单月22.66万辆的成绩,创下了吉利汽车有史以来月销量最高纪录,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08722辆,这也是吉利新能源汽车首次月销突破十万辆。吉利作为国内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进程上速度之快让人惊讶。

    0 ¥ 0.00
  • 捷途汽车凭什么与世界同行?

    捷途汽车以旅行概念、跨界思路为人所熟知,像极了一个擅长谋略同时又兼具长远眼光的智者,在瞬息多变的乘用车市场愈战愈勇。比起新汽车市场那些娱乐至上、花样百出的活跃分子,捷途要显得更有定力,也更有内涵。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捷途从不跟风,因为捷途生来就是潮流。

    4 ¥ 0.00
  • 极氪控股领克,吉利开始大整合

    在国内一众车企中,吉利旗下的品牌是最多的。庞大的品牌矩阵,在市场高速增长时,是宝贵的资产;但是当大环境不佳时,则可能成为企业沉重的负担。为此,吉利掌门人李书福亲自发布了《台州宣言》,开始了对吉利体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3 ¥ 0.00
  • 终端销量重拾涨势,上汽通用复兴从别克回暖开始

    11月14日,在广州车展开幕前夜,上汽通用别克在广州香格里拉洒店举办了一场近500人参加的别克品牌家宴活动。多位媒体人感叹,已经多年没有参加如此规模的聚会,很多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也在家宴上重逢。一场家宴让大家感受到了别克品牌回暖的温度。而这背后是上汽通用终端销量企稳的态势已经比较明显,久违的信心逐渐回来了。

    3 ¥ 0.00
  • 观展走了17公里,看到了什么?

    从长远看,油电之战,就相当于机械表与电子表的博弈。事实将会证明,电子表可以做到智能无所不及和时尚,但永远做不到机械表的经典和奢华。其实,两者可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既是一种新的期待,也是新的途径,不是繁华之后的一地鸡毛,而是勃勃生机的未来。

    2 ¥ 0.00
  • 从纯电到增程,小鹏汽车欲与理想汽车殊途同归

    作为造车新势力之中的元老级车企,小鹏汽车最近火出圈了,前不久,小鹏汽车“科技改变世界”主题的小鹏AI科技日向世人展示了未来充满科技感的出行方式。在这一次的AI科技日上,小鹏汽车公布了关于增程系统、图灵芯片以及自动驾驶等多个方面的成果。

    3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19-03-11 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