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血的轮毂击穿汽车成本底线
震惊全国的昆山工厂爆炸案所呈现的惨剧让人痛心,整个社会为之伤感。随着事故真相的查明,人们为这次事故中死亡的75人和受伤的185人痛惜。
现已确认,此次事件是因汽车轮毂抛光产生"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特大恶性事故,不仅社会反响巨大,也引起了汽车行业的格外关注。从事故调查中不难发现,其原因除了厂房设计和工艺安排有问题外,还有没按规定在每个岗位安装独立的吸尘装置和防爆配置等安全设施,更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基本的劳防用品都没能配备到位。此外,不仅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而且严重违反劳动法,超时作业,环境污染极为严重。
这就更加让人扼腕、愤慨、难以平复心中的忧伤。事故调查表明:"涉事企业问题和隐患长期没有解决",这是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据媒体报道,其实,此事故苗子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发生。对于生产环境,有的员工已经患上了尘肺病,用员工的话说,"每天早晨进入车间上班,出来就变得灰头土脸",被形容为,"上班时是人,下班时是'鬼'", "污染这么严重(粉尘超标),能不出事吗?"在这里,劳动强度大,7进7出(早上7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工作超时已属常态。
匪夷所思的是,在汽车制造,尤其是汽车零部件领域进入"数字化"、"无人化",高度自动化生产的今天,这样带手工"作坊式"(生产工艺路线设计过紧过密,2000平方米的车间内布置了29条生产线,300多个工位)的生产,似乎是已经久远的记忆。尽管有些汽车零部件暂难改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现状,但也不至于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除尘能力不足,工艺落后)下生产。在大力倡导绿色环保人性化生产的汽车行业,这种不顾安全和员工健康的生产方式,无疑是汽车制造业的倒退。中荣爆炸事件骇人听闻,让汽车行业蒙羞。有人说,这是继富士康事件之后汽车行业爆出的尤为罕见的"血汗工厂",一点都不为过。值得深思的是,据悉,在此次事故中死伤的都不是本地人,都是些外地来昆山的务工人员。当地人说,年轻人都不愿到这样的企业就业。
然而,对涉事企业来说,其轮毂生产的规模不算大。从披露的信息来看,无论是厂房设计还是生产设备和工艺布置都没有像对外介绍的那样先进和现代化,自动化程度也不高,相反,而是采用了劳动密集型的"手工抛光"作业,替代了机器。
众所周知,昆山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台资企业拉动起来的,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占了很大的比例,享有"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之称。这里主要是毗邻安亭汽车城,与整车配套便利,又可利用当地优惠政策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以台资为主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量涌入,其特点都是一些中小型企业,技术能级低,产品水平也不高,综合实力也有限,有的甚至是在台湾已经被淘汰的企业。但在早期世界汽车零部件还没有大量进入大陆,相对还有一点优势,但随着大陆汽车业对技术和品质能级的提高,竞争程度的加剧,显然有些车企已经落伍,很难跟上大陆汽车发展的步伐。比如汽车电子和关键零部件方面,基本上是由欧美日零部件巨头把控,有些汽车零部件合资企业的投入甚至超过了部分整车企业,最典型的就是被列入国家重点汽车零部件重点项目的上海联合电子,一次性投资就达26个亿。相比之下,台资汽车零部件的优势在弱化,有的还不如大陆本土汽车零部件的能力和规模。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基础。"现在大家都明白了,没有强大的零部件企业很难使汽车业强盛起来。事实上,汽车的核心技术是零部件。所以,当桑塔纳获得成功之后,业内人士总结道,这是国产化的成功,而背后则是一批零部件企业得到了成长和发展。其意义就在于"引进一个项目(桑塔纳),改造了一个行业(零部件)"。
现在回过头来看,昆山引进的台湾汽车零部件技术与现在汽车业发展要求显然已不太适应,需要转型发展。一些迄今为止还处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类的企业,根本谈不上有研发能力。经过几轮竞争和洗牌,与整车企业一样,中国汽车零部件的主流企业也是以"合资"为主,自主品牌的汽车零部件生存正处在脱胎换骨的裂变期。在这样的背景下,昆山汽车轮毂加工因粉尘爆炸发生的责任事故,让人震惊的不仅是生产落后,而是对人的漠视和冷血,击穿了汽车成本的底线,丧失了对人应有的尊重。
此事暴露出,粗放型的汽车零部件生产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没有技术投入和研发能力支撑的零部件企业正面临淘汰出局的命运,而靠压榨性的降本增效无疑是在玩火自焚。另一方面,汽车竞争也出现了"无底线"的乱象。现在5万~6万元的车还有利可图,甚至还有3万~4万元的车,其背后的驱动力就在于对零部件供应商的"压榨"。一位业内人士说,汽车是人命关天的安全产品,不能卖得过于便宜,否则品质就很难保证。这样做,不仅整车企业会做死,对零部件供应商也不利,整个产业链就会出问题。
正因为此,部分自主品牌汽车上不去的原因就是犯了盲目追求低成本,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把牌子做砸了。道理很简单,价格过低的车型是通过压榨零部件供应商实现的,那么,零部件供应商要谋利的话,就只能在产品上做假,以次充好,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进行盘剥。如此恶性循环,汽车产业低成本底线已经被击穿。如此现象,岂能不忧?昆山工厂爆炸事故并非偶然,而是非人性的低成本竞争的恶果,不能不引人思考,那些汽车生产企业尤其应该好好想想其背后的深层原因究竟是什么?
(首发《第一财经日报》|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