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港京拉力赛揭开新视野【破冰之举】
撰文/兰 河
正像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CA10驶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崭新的总装线,从此开启了中国汽车工业大规模生产的历史篇章一样,1985年9月15日,第一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发车,翻开了中国汽车运动史的首页。事实上,解放牌汽车的诞生,标志着当时中国工业整体水平的一次经济解放;而第一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诞生,则意味着中国在各个方面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化和全面化。
第一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发车,翻开了中国汽车运动史的首页
今天,我们回首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更能体会到其绝非一般体育赛事活动,它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早已经超越了体育范畴,它是一种开放,更是一种开创;它是一种信号,更是一种示范。
汽车运动示范
在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诞生之前,中国内地对于汽车运动的认识,还仅仅限于报纸杂志以及电视节目中偶尔见到的赛车片段,此前几乎没有人全面地了解过汽车运动,甚至极少有人身临其境地观看过汽车比赛,就连当时主管中国所有体育项目的原中国国家体育委员会中,也没有人完整地观摩过任何一种汽车比赛,更无人懂得汽车运动到底该怎么搞。当时中国内地汽车市场尚不发达,还处于国家宏观调控之中,那时候中国内地没有私家车主,只有汽车驾驶员,即便是单位购车,也需要有国家控办的指标,有限的几个车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既陌生,又司空见惯。没有人会谈论“汽车文化”,也没有人会立志成为一名赛车手。因此,在当时绝大多数国人眼中,汽车不过是比自行车更加奢侈的交通工具而已,与体育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然而,基于中国内地势在必行的改革开放大潮,受始于1954年10月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的启迪,以及英伦文化热衷汽车拉力赛的影响,1982年香港汽车会(HKAA)的相关汽车运动有识之士大胆地提出设想,并与京港各方人士联合策划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汽车拉力赛,这便是后来著名的首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而这一创想得到了当时也正想扩大中国内地市场的英美烟草公司的响应,于是这项从香港到北京的汽车拉力赛从一开始就被冠名为:555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
这项从香港到北京的汽车拉力赛得到了当时也正想扩大中国内地市场的英美烟草公司的响应,被冠名为:555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
对于一项需要跨越7个省市,全程长达3412公里的汽车拉力赛来说,没有国家及各地政府的倾力支持,是绝对不可能成功举办的。经过了一系列的报批,中国政府对于这项意义远超体育的汽车赛事,给予了巨大的支持,同时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由于当时的中国国家体育委员会并没有专人或独立的汽车运动管理部门,而是在名义上由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兼管,于是承办这一全新的运动项目就被当成政治任务,由当时的国家体委训练一司摩托车处与中国摩托运动协会两个机构同一班人马承担了下来。对于具有一定摩托车运动经验的中国摩托运动协会来说,比赛路线的开发以及联络组织相关的赛事后勤支持还不是最大的困难,虽然按照赛事的要求,用于比赛的计时路段必须是砂石路面,行驶路段的衔接必须通畅,同时还要考虑到赛中的维修区设置点、燃油补给以及每天赛后车队的食宿、车辆停放区、新闻中心、媒体采访等一系列繁杂的事务,但在沿途相关政府机构和各省市体委的全力配合下,在公安部、交通部、国家海关总署等部门的强力支持下,通过几次由多方机构组成的联合实地勘察,一条香港到北京的拉力路线很快就制定出来了。
与此同时,困扰着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的最大问题就是需要组建一支队伍来参加比赛。虽说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并且在1982年就正式加入了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但却从未真正在国内开展过汽车运动,对组织汽车比赛可以说是,一无经验,二无技术,三无队伍。当时的协会对全国有实力的摩托车运动员十分了解,而且有丰富的摩托车训练经验和实践,但是毕竟汽车不同于摩托车,驾驶汽车参赛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技术与人才。考虑到如果全部车手都从摩托车运动员中选拔,很可能难以完全满足汽车赛车选才要求,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完整的汽车拉力赛队伍,不仅要有车手,还要有发动机专家和汽车底盘调校专家以及能力突出的维修技师,协会领导想到了公安特警,因为当时只有公安特警有与高速相关的汽车驾驶培训,加上特警们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对紧张比赛的身心压力有较好的承受能力,容易培养出有潜力的汽车赛队员。于是,队员的选拔双管齐下,就在公安系统以及中国现有的摩托车运动员中开始了。
最终,经过几轮筛选,以公安干警和摩托车运动员组成的中国内地的第一批汽车赛车学员被送到英国进行了专业特训。值得庆贺的是,到英国接受训练的学员们,不仅成为汽车拉力赛手,更加重要的是他们带回了汽车赛手训练的教材和专业赛车知识,也就是从那一刻开始,中国内地的汽车运动才有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一批有志于汽车运动的年轻人才有了参与正规赛手驾驶汽车的专业技巧训练的可能。而当时这支车队的维修队伍及后勤补给队的组成,也是由北京警察学院的车辆维修人员及车辆驾驶教官们为主体组成的。而这批人当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中国汽车运动各方面的中坚力量,为中国汽车运动全面发展起到了基石和示范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也是中国汽车运动的培训学校
毫无疑问,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拉开了中国汽车运动的序幕。同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也是中国汽车运动的培训学校。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汽车赛事的组织者们在日后组织大型国际性汽车赛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使汽车拉力赛成为中国汽车运动的一个先驱性项目。
在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影响下,中国汽车运动一开始的发展模式就是沿着汽车拉力赛的程式发展的,无论是车手、教练、裁判、官员,都承袭了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中的思维模式与视角,以至于一提到汽车比赛,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555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对汽车拉力赛的关注度和喜爱程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形式的汽车比赛。
1994年,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应运而生,中国汽车赛车学校也相继成立,中国的汽车运动开始全面发展。
汽车商业示范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不仅在中国成为汽车运动的示范教材,而且也成为一个经典的商业示范案例。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历时十年,先后分别于1985—1987年、1993—1996年之间共计举办了7届。它在推广汽车运动的同时,也带给赞助商如英美烟草公司的产品以超乎人们想象的宣传效果。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历时十年,它在推广汽车运动的同时,也带给赞助商如英美烟草公司的产品以超乎人们想象的宣传效果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由南向北纵跨国内数个省市,每年赛事期间,赛道两侧漫山遍野的观众扶老携幼不远数十里路赶来观看,靠近城乡的行驶路段有成千上万的观众夹道竞相围观,每当赛车经过,路两边的人群都会发出欢呼。人们以能得到任何印有“555”标志的物件为荣。
一时间,与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相关的衍生品成为畅销货,甚至看到黄蓝相间的两色,都会联想到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更多的人习惯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称为“555拉力赛”。据不完全统计,历年来仅到现场目睹过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人数总和就超过亿人,为此“555”牌香烟成为中国烟草市场中的佼佼者。这种长达十年的渗透式商业宣传根深蒂固地将品牌植入了人们心中,以至于在英美烟草公司转向投资一级方程式赛车,加上国际汽联对拉力赛规则进行了调整,导致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停办以后,人们仍津津乐道,不能释怀。
有这样一个事实,就在英美烟草公司退出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冠名之后,其竞争对手曾经计划接着出资赞助这个影响力超强的赛事,甚至派人专程到沿线进行了实地考察,然而所到之处,无论城市乡村,只要提起汽车拉力赛,人人都说“555”,要想抵消其影响谈何容易?结果只好作罢。
从另一个角度看,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也是世界汽车品牌以及产品的流动展示场。在从1985—1996年期间,先后有奥迪、富士、三菱、丰田、日产、欧宝、现代等十余支拉力车队参加了比赛,在7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中,555奥迪车队和555富士世界车队与三菱拉力艺车队各获得过两届冠军,丰田拉力车队也赢得过一届冠军,而参加过比赛的米科拉、坎库宁、瓦塔宁、麦克雷、埃里克松世界名将的名字也由此为国人所熟知。
也正是如此,国人才第一次认识到了汽车比赛的商业价值,以及如何把体育运动和商业推广紧密结合在一起。后来的中国拉力赛、恒运杯拉力赛、赊店老酒杯拉力赛等一系列拉力赛也应运而生,打开了汽车运动与商业推广之间的通道。
汽车精神示范
在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成功举办对于国人来说,就是一次团结协作精神的示范。
组织方面,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所领导的训练一司摩托处、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中国对外体育服务公司以及香港汽车会分工合作,紧密配合,调动沿途7个省市的体育部门,同时还得到了公安部、交通部、总参、海关等20多个部委的全力支持,而每年仅参与沿途维护安全的警务工作人员,达22万人之多,其组织规模和操作气魄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以其组织规模宏大,比赛线路跨度大,比赛赛道和地形变化大,沿途自然条件差异大,加上一路风光万千而著称,被业界视为当时世界上最具魅力的汽车拉力赛之一。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被人们看成是一种新体育精神的集中示范
最令人备受鼓舞的是,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被人们看成是一种新体育精神的集中示范。因为汽车拉力赛与以往国人熟知的体育比赛有很大的不同,这并非是一项仅靠个人能力就能完成的运动项目,而要在以汽车工业综合实力的基础之上,发挥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它带给人们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和历练,它不但体现出了“更高、更快、更强”以及“重在参与”的体育拼搏精神,也体现出了追求“精益求精”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汽车精神。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所体现出的精神魅力还在于它超强的聚合力,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领风骚,各展风采。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赛车队来自不同国家,赛车手来自不同职业,即便是那些个人报名参赛的选手,也是令人钦佩、备受关注的。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之所以成为当时新体育精神的典范,是因为它既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运动,也是一种人人皆能参与的运动。无论是赛车手还是汽车制造商,也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机械师,每个人都在发挥实力,都被汽车运动所具有的特殊精神魅力所感染。在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参与者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所有汽车运动参与者的血管里面流的不是热血,而是汽油。”显然,这就是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传递给国人的一种精神:勇于拼搏,勇于尝试,永不服输,不以成败论英雄,精神第一,输赢第二。
汽车文化示范
体育无国界,汽车无国界。当二者有基地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超越国界的汽车文化。
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的举办,让国人第一次感受到了汽车文化的冲击力,以及汽车文化对人们思想观念上的触动。没有开放的思想,就不会有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所以,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被海外媒体视为中国进一步开放的标志,是中国汽车文化的最初萌动。
没有开放的思想,就不会有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它是中国汽车文化的最初萌动
正是因为汽车文化有很广泛的传播力和极强的渗透性,当时,赫尔辛基的《南芬兰报》一篇评述中国改革的社论末尾提到:“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也说明中国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中国最近举行了本世纪以来的第一次汽车大赛。这反映中国不仅在政治上采取开放政策,在交通运输方面也进一步向世界各国敞开了大门。”虽然表面上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只是一项体育赛事,在技术上和组织上也都存在着某些不足,但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在国际上为中国的开放赢得了良好的社会舆论。
海外媒体普遍认为港京拉力赛体现了一种中国在政治上的开放政策和敞开国门的姿态
当时的《生活时报》报道:“80年代初,‘拨乱反正’的中国百废待兴。首届555香港—北京拉力赛适时举办,被视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信号和标志。”英国《时代杂志》的专栏记者詹姆斯评价说:“555香港—北京拉力赛是一项与众不同的越野拉力赛。”香港—北京拉力赛还被人们称为“世上最不平凡的汽车拉力赛”。
毫无疑问,作为开创中国汽车文化先河的香港—北京拉力赛,是一种文化的开始,更是一种文化的示范。正如英美烟草公司中国分公司总裁黄和祥所说:“555港京拉力赛将永远作为最激动人心和壮观的拉力赛载入史册。”
中国汽车40年风雨历程,让中国人认识了汽车,认识了汽车工业,认识了汽车市场,也认识了汽车运动。
汽车工业的发展,是以汽车市场的发展为基础的,没有汽车市场的强力带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必然缓慢。而汽车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靠的是基本需求,进入中级阶段后靠的是产品竞争,最终进入高级阶段则靠的是文化渗透。所以,纵览全球汽车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汽车工业与汽车市场和汽车运动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的三角关系。
一个指挥官一定知道在战场上的“制高点”对把控局部战势的成功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一个市场的开拓者也一定知道占领“市场制高点”对市场的开拓以及持续发展的深远意义,毕竟“商场如战场”。其实,汽车市场上的“制高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汽车文化,它对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来说,是必由之路;另一个是汽车运动,它对汽车市场的带动力以及对汽车工业的促动是不可或缺的。而这两个“制高点”是相互支持,有时候甚至是合二为一的。
其实,汽车市场上的“制高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汽车
文化,另一个是汽车运动
香港—北京拉力赛是创造,是示范,是教材,它不但打开了我们的眼界,开阔了我们的思想,还教会了我们许多体育与汽车以外的东西。
--------------------------------------------------------------主编点评---------------------------------------------------
“港-京” 打开了一扇窗
中国的赛车文化起源于“港京拉力赛”,即诞生于1985年香港—北京汽车拉力赛。这是一个连陆续举办了七届,时间长达十年的赛事。该赛事在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引进了赛车概念和文化,还培养了中国首批赛车手,建立起对赛车运动的管理和营运体系。由此打开了公众对赛车文化兴趣的窗户。这是继引进汽车技术和制造之后最大的汽车文化事件之一。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赛事本身,成为中国社会表情因汽车而变得最为生动的一部分。
如今,每当我穿着一件蓝颜色T恤衫,就有人会说,你还留着?我说,这又怎样?这可是古董啊。原来,他们看到了T恤上金黄色555的小标签。这是英美烟草公司赞助港京拉力赛的商标。也就是说,这是港京拉力赛的见证。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有了年代感。二十多年过去了,人们对此印象还那么深刻,说明赛车是汽车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地说,这是汽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首次植入中国大陆生活的开始。它与豪车,高端汽车不同,启蒙了很多人驾驭汽车的梦想,尤其是激活了年轻人对汽车的狂热。原来汽车是可以玩出不一般的精彩。它是知识,也是竞技,更是精神;它是文化,也是商业,更是表达的万花筒。尽管现在回忆港京拉力赛好像年代已经久远,但人们一提起它仍就会激动,仿佛就在眼前,那是国人对汽车所承载的非物质诉求的向往,如追梦般渴望。这种激情的喷发在如今汽车充分物质化的今天还能留住实乃可贵。
----------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兰河,选车网高级副总裁兼总编辑,大成汽车研究院副院长。历任《车王》杂志主编、《车时代》杂志主编、《车道》杂志总编辑。本书全文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下期预告: 94版汽车产业政策因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