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广标破产引发合资质疑【第一支柱】
撰文/李溯婉
幸福的车企都是相似的,不幸的车企各有各的不幸。在广州这座千年不衰的商业城市,藏着一段悲伤的记忆。1997年,负债累累的广州标致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标”)被法国标致以1法郎的象征性价格卖掉,成为中国第一家破产的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狮子”从此消失在广州黄埔大道东。
风生水起之时,标致汽车几乎都要攀关系、走后门,靠特批的条子才能买到
曾经,标致的“狮子”商标的品牌知名度,在国人眼中甚至直逼奔驰、宝马。风生水起之时,标致汽车几乎都要攀关系、走后门,靠特批的条子才能买到。然而,十二年跌宕起伏,广标由盛及衰,陷入车辆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困难、债务堆积如山的绝境,最终不堪重负而破产,一时引起中外汽车界的震惊 。
一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广标,为何结局会是飘散如烟,成为广州汽车工业的一大败笔?翻看历史的胶卷,回溯那一段灰暗历史的源头和轨迹。
“狮子”来了
广州,作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又毗邻港澳,在地域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1985年3月15日,广州汽车厂与法国标致、中信汽车公司、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巴黎银行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共同组建广标,五方股东的股比分别是46%、22%、20%、8%和4%。此时,北京吉普、上汽大众等合资公司刚成立不久,广标与它们一起掀起中国汽车合资的第一波高潮。
这张模模糊糊的照片记录了广州汽车厂与法国标致、中信汽车公司、国际金融公司、法国巴黎银行在广州花园酒店举行隆重的签字仪式
广州的汽车工业起步不晚。据原广州市政府汽车工业办副主任胡象生的回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汽车厂生产“红卫牌”汽车,羊城汽车厂生产轻型车,交运系统生产越野车等,皆在探索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无奈,由于历史的局限和投资的匮乏,始终成不了大气候。
1969年,广州汽车厂投产“红卫牌”货车,起初在汽车等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曾畅销了几年,但因广州的技术水平毕竟差距较大,无法与一汽“解放牌”、二汽“东风牌”竞争,到1979年不得不停产了。为了生存,广州汽车厂从1980年起开始生产大客车,可以勉强解决全厂职工的吃饭问题,但由于当时国内客车生产厂点较多,大客车也无法形成广州汽车厂的强势地位。在这种形势下,以张伯华厂长为首的厂领导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引进技术,生产轿车。这对于当时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汽车厂来说,几乎是“天方夜谭”。
然而,张伯华等人信心坚定,认为汽车工业不与国际接轨,难有大的发展,他们积极寻求合作伙伴,与日本、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的汽车厂商都接触过,但这些国际车企都不愿到广州与他们合作。最后,通过有关人士的牵线,法国标致愿意进驻广州。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州汽车厂生产“红卫牌”汽车,羊城汽车厂生产轻型车,交运系统生产越野车等,皆在探索广州汽车工业发展的道路
在几年谈判过程中,凝聚着多方的心血和汗水,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的不懈努力。
陈祖涛是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总工程师、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理事长等职位,他在《我的汽车生涯》一书里谈道:“1985年初,时任广州市长的叶选平来北京找到我,要求我同意给广州批一个汽车(皮卡)项目。叶选平和我是多年的熟人和朋友,但批汽车项目,这可不是个小事。更何况,我个人无权批。于是我告诉他,我无权批汽车项目,汽车项目需要计委批。”
叶选平说:“我这个项目只有1万辆,又不是什么大项目,还要开会研究?我们广东长期处于国防一线,几十年来,国家没有任何项目投入。现在改革开放,全国都在发展,广东经济底子薄,那么困难,现在我们自己想办法找项目,又不要你们拿一分钱,你还这样卡我们,真是太让人难以理解了。”
陈祖涛的这一段回忆,反映出广标这个合资项目来之不易。经过多方相互博弈、争取、让步等之后,终于促成此项目的诞生。
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产业在政策和机制上还不成熟,加上五方股东组成的庞大复杂的股东结构,各自的出发点、经营管理方式以及文化背景等均存在差异,这些都为后来广标的失败埋下了隐患。
“狮子”起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广标成立之初,是美好的。
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广州汽车工业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沐浴着春风的广标,在正式签合同之前,已开始以CKD方式组装504轻卡和504旅行车。到了1987年北戴河会议以后,广东抓住机会,乘势而上,将“标致”皮卡变成了“标致”轿车。
1989年9月11日,广标505SX轿车正式投产,这让广标迅速步入黄金时代。其实,505的车身由著名的设计师宾尼法瑞纳设计,有着浓郁的欧洲车风味,外形也较当年的桑塔纳时尚,因此一推出,便成了众人哄抢的香饽饽。广标出生在良辰,投产之时,全国轿车制造正蹒跚学步,上海桑塔纳的生产规模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一汽奥迪的产量也甚少,天津夏利又被嫌弃太小气。广标505无论是驾驶感受还是乘坐感受,与同级竞品相比均有极佳表现,因此大大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成为中国最早的家用车,甚至一度出现了一车难求的局面。
1989年9月11日广标505SX轿车正式投产,这让广标迅速步入黄金时代。此车一推出,便成了众人哄抢的香饽饽
“雄狮”快速崛起,广标一度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6%,市场前景一片看好。1993年,以广标为主体业务的香港骏威投资有限公司在香港证交所挂牌上市,一次融资达4亿多港元,轰动一时。
广标不仅为广州带来了经济效益,也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多次受到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表彰。然而,好景不长,“雄狮”很快便变成“病猫”。从1993年下半年起,由于形势的变化,作为我国汽车工业“三大三小”(“三大”指一汽、二汽、上海;“三小”指北京、天津、广州)之一的广标开始走下坡路,车辆积压滞销,并引发资金链紧张。加上当时汽车走私比较厉害,上海桑塔纳、一汽奥迪、天津夏利、北京吉普等产品相继出现积压,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广标情况尤其严峻,从1994年开始出现亏损,而且每况愈下,到1995年成为全国工业的第二大亏损大户。
在这种严峻形势下,广标和广州汽车工业何去何从?1994年6月4日,时任广州市长的黎子流召开市长办公会议,决定成立广州市人民政府汽车工业办公室,赋予其行政职权,专门负责全市汽车工业的规划、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同时,黎子流以及广州市副市长伍亮多次带队去北京向有关部委汇报,要求中央再给广州一次机会,支持广州加快汽车工业的发展。
1994年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出台,对整车提出了40%的国产化率要求,这对大量依靠进口零部件的广标而言是当头一棒。根据这一政策,到1997年如果广标不能达到15万辆的生产规模,它将被淘汰出市场。
为了扭转广标的被动局面,广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领导班子亲力亲为,调整机构,筹措资金,扩大产量,大抓销售等,千方百计拯救广标,希望可以打一个翻身仗。可惜,广标的大势已去,财务陷入困境,企业信誉受损,产品滞销,加上产量少、车型老、质量不稳定、维修服务差、配件贵等,不论怎么努力,始终回天乏术。到1997年,广标的销量滑到1000多辆,累计负债达29.6亿元,而其资产是26.3亿元,出现资不抵债。贫贱夫妻百事哀。面对烂摊子,广标中外股东终于撕破脸,行至“离婚”的地步。
为何倒下
赶了早集的广标,从红火到“死火”,其遭遇令人扼腕叹息。
为什么上汽大众的桑塔纳行而广标却不行?上海、广州两个项目几近同时起步,常被拿来比较。上海汽车工业也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化险为夷,桑塔纳与一汽-大众的捷达、神龙的富康三款轿车脱颖而出,成为20世纪90年代国内轿车市场里“老三样”。至今,桑塔纳和捷达依然活跃,是轿车市场里的“常青树”。
赶了早集的广标,从红火到“死火”,其遭遇令人扼腕叹息
形势与机遇是公平的,广标被淘汰出局,既有外部的因素,又有内部的因素,原因错综复杂。上汽大众以上海为基础去展开配套,当时它利用很多国家的政策,其中有一条是很重要的,那时国家正好鼓励军转民,并给了航空工业很多的资金,上海原来有很多航空部的工厂,就利用那个时机引进汽车零件生产线,转产汽车零件。上汽大众灵活地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使上海的整个零部件配套以及国产化有了一个好的平台。而广州却没有用好这些政策,广州以及周围其他珠三角城市主要以轻工业为主,汽车制造配套体系薄弱。甚至有人说,广州只会做些小生意,不会搞大工业。当时,有机械部的领导来广东视察机电时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广州这边工业满天星斗,但是没有月亮。”
关于广标败走的原因,业界普遍认为这主要与法国标志导入车型陈旧以及战略失误密不可分。法国标志并不相信中国真的能够发展轿车,它和广州合作,根本没有想到要用先进的车型抢占市场,所以它推出标致504、标致505是法国15~20年前的产品,基本上用法国的零部件组装,广东自己想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汽车工业,要求扩大产量,扩展一些配件,盖一些厂房。按照合资的要求,一方投资,另一方要相应地投入,但法国一毛不拔,不出钱,因此双方关系搞得很僵。广州还为此背了一屁股债。在这样的关系下,合资公司发展得很慢,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年产3万辆的水平。双方就这样不死不活地拖着。
广标一直处于缺乏科学管理体制的松散状况。在这种合资模式下,造出来的汽车难以在技术和质量上有所突破,505轿车自在广标投产以来也没有实质的改进,十多年来仍然是老样子,毛病多成为另一个致命伤。
陈祖涛评价说,广标的失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法国标致的时任总裁加列维对中国市场没有信心
庞大复杂的股东结构往往会造成对市场信息研判迟缓,各方在众多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严重,摩擦也越来越多。1995年,广标三期工程让这种矛盾彻底暴露了出来。广标各方股东拟采取扩大生产规模的方式渡过难关,而法国标致不愿增加投资,消极对待广标三期工程15万辆规模的建设。原本计划从法国标致导入新车型,这一计划也没能实施。广标最终失去了自救的机会。陈祖涛评价说,广标的失败,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法国标致的时任总裁加列维对中国市场没有信心。
从车型到股比,从公司管理架构到合资公司的话语权,从产业配套到零部件国产化,从技术引入到费用提成等,张广宁对广标失败的原因整整归纳出29条。他在1996年底担任广州副市长之后,专门负责汽车工业,被人称为“汽车市长”,对广标之痛有切身的体会。
这个中国早期的汽车合资项目最后以法国标致放弃、中方零收购取回法方股权和债务而告终。没有掌声,没有拥抱,没有香槟,甚至连一张合影也没有。1997年,广标中外方终止合作的谈判在抑郁的氛围中签字结束。1998年2月22日,《出资额转让合同》获外经贸部的批准,法国标致公司等4家股东正式退出原广标。
物竞天择
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国轿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广东的经济也在加速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表率,但因广标的“崩盘”,其汽车发展水平与经济地位严重不符。
在广标陷入困境的那段时期,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以及外方在内都对广州能否发展汽车工业普遍持怀疑态度。不过,祸兮福所倚,这对广州汽车工业来说也是一场修行。广州汽车工业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积极寻找突围的路径。
经过一轮轮精挑细选,广汽集团最终把“绣球”抛给本田
1996年4月27日,广州市委书记高祀仁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广州汽车工业的出路问题。这次会议一致通过市汽车办提出的《关于调整广州轿车工业发展战略的意见》,并达成更换外方合作伙伴的共识。
在多方受困的情况下,广州采取了“三管齐下”的策略,一边与法国标致谈判,争取早点“离婚”;一边多方接触,争取寻求一个更适合的新合作伙伴。此外,积极向中央汇报,希望更换合作伙伴的意向得到中央的认可。
1996年9月17日,广州代市长林树森带着报告,亲赴北京,找邹家华、李岚清、吴邦国三位副总理。邹家华副总理明确批示:“从现在的情况看,与法标难以合作下去,原则同意更换合作伙伴的意见,要妥善做好外方的工作,货比三家选择新伙伴。”
胡象生记得,从1994年第一次与宝马接触到1997年3月本田第一次来访,总共有12家国际车企希望参与广州轿车项目,其中比较深度接触的有宝马、奔驰、欧宝、菲亚特、现代和本田6家。
吸取广标的教训,广本对中国市场全力以赴,率先将全球最新最好的车型雅阁带到中国,并且首创中国汽车“4S店”的销售模式
与此同时,中方阵营也在加快调整。1995年,广州市政府正式决定组建广州汽车集团,把分散的汽车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改变广州汽车工业各自为政的局面。1997年6月,广州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汽集团”)成立,为广州汽车工业的重振雄风打下了组织基础。
经过一轮轮精挑细选,广汽集团最终把“绣球”抛给本田。1997年11月13日,在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见证下,广汽集团、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签署了三方合作的广州汽车项目基础协议。
紧接着,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本”)成立,在广标原有的生产线上进行了为期9个月共计353项工程的改造,并闯过了国产化40%的生死线,走出了一条“小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技术与世界同步”道路,由此带动广州汽车工业走出阴霾,迈向新征程。
吸取广标的教训,广本对中国市场全力以赴,率先将全球最新最好的车型雅阁带到中国,并且首创中国汽车“4S店”的销售模式。在逆境中诞生的广本,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另辟蹊径,带动销量呈现几何级数成长。从1999年刚突破1万辆,到2004年已冲上20万辆的台阶,以实力对那些曾经嘲笑和质疑广州汽车工业的人进行有力的回击。
广本的崛起,让广汽集团更加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并成为国内首家A+H股整体上市的大型国有控股汽车公司,撬动资本加速追回广州汽车工业曾落下的步伐。2017年,广汽集团销量首次突破200万辆,并连续5年跻身《财富》世界500强。作为广汽集团的“长子”,广本功不可没,2017年广本向广汽集团贡献了超过70万辆的销量。
在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中,没有最好的时代,也没有最坏的时代,没有一劳永逸,也没有高枕无忧,只有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作为中国第一批汽车合资企业的广标没有把握机会,最终酿成被淘汰出局的苦果,而后来者广本在废墟上凭着顽强的生命力站了起来。经历过阵痛的广州汽车工业,终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径。
---------------------主编点评--------------------------
广标出局教会了什么?
广标出局是广州的痛点,说大一点,也是污名。即便是今天当作“忆苦思甜”来炫耀也未必光彩。因为,这是对违背规律和初衷的惩罚。好在上帝眷顾广州,给了纠错的机会,但不等于以后不会犯错。
广标的幸运就在于下手早,尚未对手,没下功夫就捞到了好处,将皮卡变为轿车的聪明,抓住了汽车需求饥不择食的机会,一俊遮百丑。然而,不幸也就在于此。一旦受政策和市场的波动就显出原形——尝到了没有零部件基础的苦头,同时也暴露出上汽车项目准备不足的缺陷,至少与上海上轿车项目的初衷相距甚远,起步就决定了未来的命运。
业界常拿这两个项目作比较,旨在阐释,发展汽车产业必须遵循规律,合资只是手段,建立自己的汽车制造体系和研发能力才是关键。不能本末倒置,急功近利。由此告诫,汽车竞争也决不仅仅是产品竞争,而是体系化竞争。
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国产化”。广州把上轿车看作了单纯的经济项目,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构建先进制造业的机会,而上海则把它看作改造行业的抓手,捏住了命运的咽喉。出发点不同,结果也就各异。当广标形成年产15万能力时则被无情地淘汰出局,而上汽大众形成年产20万辆时则已全部国产。他们的得失之间就在于初心和战略。
因为有了这样的教训,广州再次抓住更换合资对象的机会,摒弃以往的思维,从关注品质和商品力入手,用“起步就与世界同步”的策略,领先于对手,并以经济规模绝地反击,开始复盘,以小博大,注重体系能力建设,赶上大势,没有掉队,创造了广汽高速发展的奇迹。故有人说,祸兮福所倚。但仔细推敲,这不都与反省回到发展汽车的初心有关?
---撰文/颜光明
【未完待续。本文节选自《中国汽车四十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主编:颜光明、钱蕾、王从军。撰稿人李溯婉,从事媒体工作18年。2004年加入《第一财经日报》,现为高级记者。本书全文也可关注“禾颜阅车”微信公众号阅读。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