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斯柯达在中国市场不幸“被卷”,下一步如何走?

斯柯达在中国市场不幸“被卷”,下一步如何走?

作为上汽大众旗下定位比大众品牌更低一些的斯柯达,本来在国内市场上凭借更高的性价比来获得一席之地,但是最近斯柯达全球CEO的一番可能退出国内市场的言论,还是引发了市场的轩然大波。毕竟和JEEP、铃木、菲亚特等品牌不同,斯柯达是曾经一度被视为“神车”的大众的子品牌,江湖地位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近日,斯柯达CEO克劳斯·泽尔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未来,斯柯达可以在中国只做销售,而将生产安排在越南或者印度。当然,目前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2007年6月6日,上汽大众斯柯达将Octavia引进国内市场。到2012年时,斯柯达在中国市场全年销量已经达到23.5万辆,占全球销量达到四分之一。而随着后期斯柯达向国内持续导入多款SUV新车型,其2018年在国内的销量达到了34万辆。但从2019年开始,斯柯达在国内的销量呈现断崖式下跌,今年前10月累计销量只有3万多辆。虽然这个销量成绩受到包括疫情和缺芯在内诸多外部条件的影响,但是在一线自主品牌全面崛起以及新能源汽车浪潮之下,斯柯达疲态尽显。

 

进口车形式返销中国行得通吗?

采用进口车模式对于斯柯达来说,基本已经意味着放弃在国内市场的耕耘。进口车,无论是从体量,还是从交付和响应速度来看,都和国产汽车没有办法相提并论。如果不是拥有非常高的品牌号召力和市场口碑的话,进口汽车很难在国内市场存活下来。对于斯柯达这样的品牌来说,在国内相同车型替代率非常高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没有必要承担更高的关税并等待更长的时间去购买一款进口车型。所以斯柯达所说的,未来在国内保持进口车销售的模式,在国内大概率行不通。

将整车制造全部迁往印度,无疑意味着斯柯达的发展重心将向印度转移。但是在印度市场上,斯克达面临的局面并不会比现在的中国好多少。

 

诚然,印度汽车市场的确处在一个快速上升的通道上,但是印度市场上本来就已经集结了大量日韩品牌,尤其是像铃木和丰田,已经经营印度很长时间。在品牌号召力上本来就不占优的斯柯达,要想在印度市场上站稳脚跟,还是得打价格战,通过性价比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出资购买。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在中国市场上,斯柯达之前能够取得比较好的销售成绩,更多还是因为大众品牌的背书。如今斯柯达整体销量的下滑,和大众品牌在燃油车市场表现差强人意密切相关。而如果到了印度市场,大众品牌的口碑不会像在国内那么高高在上。一旦没有了大众品牌的背书,斯柯达还能否卖得好,本身就需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至于印度,无论是从市场规模,还是从汽车工业产业链来说,比印度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前景可能会更加黯淡。

 

斯柯达下一步怎么办?

斯柯达要解决自己在国内销量低迷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局限在投放几款产品就能够获得改观的情况。说到底,斯柯达需要在国内对自己的体系能力进行重塑。

对于斯柯达来说,其在国内的盛衰兴亡都是和大众品牌息息相关。一句“懂大众的人都买了斯柯达”支撑了斯柯达在2019年前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作为上汽大众布局的对于大众品牌的补充,斯柯达帮助上汽大众进一步拉低了入门门槛,提升了产品性价比。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斯柯达现在陷入困境,和大众多少也有关系。毕竟大众在国内智能电动车时代不复当年之勇,且大众品牌入门级车型的降价,都对斯柯达品牌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按照现在斯柯达在国内的销量,其在国内生产大概率处于一个亏损的境地。而如果不在国内生产,短时机内可以避免亏损持续,但是长远来看,必然意味着斯柯达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下滑。但是要重整斯柯达在国内的声势,就意味着其股东层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产品到渠道甚至整个公司内部体系流程进行重构。而且斯柯达还会面临一个比较尴尬的选择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立竿见影取得效果。但是如果不投入,那就肯定没有翻盘的可能。

而和斯柯达中国竞争资源的,则是斯柯达雄心勃勃的全球范围内的电动车计划。到2026年,斯柯达将推出3款纯电动车型,分别为小型轿车、紧凑型SUV和7座家用SUV。到2030年,为了应对欧洲的禁售燃油车的政策,斯柯达电动车将占总销量的70%以上。为此,斯柯达将在未来5年投资56亿欧元用于电动出行以及7亿欧元用于数字化领域。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作为德国大众集团的一个子品牌,斯柯达自身在资源的分配权力上相对有限。斯柯达的所有投资都必须符合大众集团的策略。斯柯达如果想要加大在国内的投入,必然意味着其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受到一定的影响。

 

进口车市场注定只是小富即安

其实不仅斯柯达,之前的Stellantis掌门人在确定了JEEP品牌未来在国内通过进口车形式销售之后,甚至希望将标致和雪铁龙两个品牌在国内也采取轻资产模式进行销售的言论同样在国内也引发了轩然大波。

在自主品牌产品力不断增强,且不少外资品牌在新能源汽车步伐缓慢的当下,国内的很多外资品牌也的确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要想重新恢复活力,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于产品线、渠道进行重新调整。但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现在缺紧缺的就是资源。无论是三电系统,还是智能网联,对于传统车企来说都需要从头再来。

 

相比于斯柯达,其实JEEP牧马人在国内作为进口车,反倒是收益可观。因为国内的硬派越野SUV市场相对来说比较小众,因此没有太多的整车企业在这个细分市场投入资源来研发新车。而且硬派越野SUV对于整车企业的整车集成的要求更高,对于主机厂来说,在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这个细分市场并不是一件划算的事情。但未来,随着坦克、仰望等越来越多主打硬派越野的自主品牌进入到这个细分市场,相信JEEP到时候会重新思考要不要回归中国市场。

 

点评

斯柯达不幸在中国市场“被卷”让我们看到,斯柯达的今天,其实会是很多二线外资车企品牌的明天。告别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市场,不仅会有不少弱势的自主品牌被淘汰,外资车企一样。选择对自己最好的利益最大化的模式不可厚非,但是如果贸然放弃中国市场,将来想要再回来的时候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会大很多。中国毕竟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对于外资车企品牌来说,如果在国内市场都没有办法凭借产品力来打赢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随着未来更多的中国车企走出去,全球汽车舞台也将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了。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0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2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2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0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1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9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2-12-19 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