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观致和宝沃,给谁敲响了警钟?

观致和宝沃,给谁敲响了警钟?

作为国内曾经也是风光一时的车企,观致和宝沃如今也已经走到了尽头。前者名下存款只剩2651.3元;后者也已经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裁定破产。在JEEP、菲亚特、DS、雷诺逐步淡出中国市场之际,弱势自主品牌车企的加速退场也不可避免。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在被宝能收购之后,观致的表现除了在2018年出现过大幅反弹达到6.3万辆之外,在最近三年已经每况愈下。而2018年的反弹,更多还是依靠宝能旗下的移动出行平台——联动云的内部采购而获得的。但是这种采购带来的高速增长不可持续。2019年-2021年,观致汽车年销量分别跌至2.27万辆、1.31万辆、5200辆。2022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观致汽车的销量已经下跌到仅有三位数,基本已经淡出了国内汽车市场。

 

宝沃和观致,都是要靠输血才能存活

宝能,收购观致汽车并打造宝能汽车的初衷可能并不单纯。

从表面上看,汽车行业规模体量较大,通过收购观致汽车,宝能希望打造一个新的业务支柱。同故宫这次收购,是希望打造以观致汽车为技术核心的宝能汽车集团。为此,宝能汽车还先后引入了以李峰、蔡建军为核心的北汽系高管和之后的日产系高管等两批职业经理人团队,还重金拿下了DS品牌在深圳的工厂。

但实际上,可能很多人没有关注到,宝能在收购观致汽车之后,迅速在全国各地布局汽车产业园。这些动辄规划50万甚至100万年产量的汽车产业园还未开始投产之际,给这些汽车产业园配建的商品房却已经开始出售。至于DS工厂,其位于寸土寸金的深圳,房地产本身的价值可能就远远超过汽车工厂的价值。

作为一家房地产公司,宝能在国内的模式始终就是“高周转”。但是汽车行业是一个资本密集型行业,不仅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在后期同样也需要通过持续投入来进行持续的研发和创新才能保证竞争力。而这一切都和房地产公司的模式背道而驰。因此,无论是宝能,还是之前的恒大,在进入汽车行业的那一刹那,可能早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至于宝沃汽车的历程同样非常坎坷。作为商用车集团,福田曾经希望通过收购宝沃品牌,这个曾经在德国也曾和BBA并驾齐驱的品牌,来推进自己乘商并举的策略。但不曾想,宝沃在初期风光一时之后,就开始显露疲态。没有任何技术积累,空有一个宝沃品牌,使得福田汽车在乘用车领域举步维艰。

2016年至2018年,宝沃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0.69万辆,但累计亏损高达40.14亿元。这直接导致了福田汽车在2018年净亏损达到了惊人的35.75亿元,因此福田不得不及时出售止损。2019年,神州优车宣告将以41.09亿元的价格收购长盛兴业所持有的宝沃汽车67%的股权,完成了入主宝沃汽车的战略。但神州优车更为人所熟知的,不仅仅是其汽车租赁业务,而是其实际控制人同时还是瑞幸咖啡的投资人。随着在美股上市的瑞幸咖啡财务数据造假被爆出,连累神州优车的股价和融资,间接导致了宝沃汽车没有了可以提供输血的金主,和观致汽车陷入困境如出一辙。

 

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才是走向衰败的主因

观致汽车的衰败,其实在宝能入主之前就已经显现出来:在技术储备没有优势,却在售价上对标起了合资品牌;在SUV市场一车难求的情况下,却把首款车型押宝在了轿车身上;奇瑞没有给观致找来在整车行业富有经验的合作伙伴,只拉来一个以色列的财务投资人,观致在很多人眼中只是一个升级版的奇瑞。

 

所以,表面来看,宝能集团被债务问题压得自顾不暇,无力投入是导致观致汽车直接走向崩盘的直接原因。但从内因上来看,观致错过了国内汽车市场最好的黄金发展时期,无法实现自我造血,并且不具备底层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其衰落的根本所在。

而宝沃汽车的衰败,说到底也是自己不具备造血能力,没有技术积累。宝沃空有一个品牌,已经很久没有任何一款车型问世。而福田虽然在商用车领域可谓叱诧风云,但在乘用车领域毫无建树。而商用车和乘用车,无论是车型研发还是推广销售,差异之大可谓天壤之别。所以要想经营好乘用车板块,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从头开始。

 

观致和宝沃的未来如何?

对于宝沃汽车来说,之前曾传出过多次和小米汽车合作的消息,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各方的确认。

 

大力进军智能电动车的小米汽车,时下依然没有造车资质。这也就意味着小米汽车要上市销售,还需要借用其他车企的资质。对于未来希望在国内汽车市场大干一场的小米来说,亲自掌握一个造车资质必不可少。这种情况下,在国内电动车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还不如去收购像宝沃这样的拥有资质和工厂的车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宝沃和小米汽车总部都在北京。未来在地方政府的撮合下,两家车企还是有可能走到一起的。但目前最大的问题并不在宝沃一方,如今全球手机市场不景气,今年第三季度,小米当季度总营收 704.7 亿元,同比下滑 9.7%;期间亏损 14.74 亿元,去年同期为盈利 7.89 亿元。对于小米来说,在如今大环境并不好的情况下,用最低的成本甚至零成本拿下宝沃汽车将是不二选择。至于观致汽车,我们还没有看到愿意接盘的白衣骑士出现。

 

点评

随着国内车市告别了高速增长,处在高位徘徊的汽车产能空置率,必然会导致不少车企走向破产的局面。外资品牌,自主品牌,谁也不能例外。如今国内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都很沉重,因此持续为亏损的汽车企业输血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小。中国汽车行业复现美国汽车行业彼时的老路,最终整合为几个有限的品牌,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0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2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2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0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1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9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2-12-21 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