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箭在弦上?

特斯拉中国第二工厂箭在弦上?

对于特斯拉来说,在中国建设第二座超级工厂的传闻从来就没有平息过。为了在2030年达到2000万辆的年销量目,无论是从中国电动车市场庞大的体量来看,还是从中国比较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来看,特斯拉在国内再打造一座超级工厂,都非常有必要。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近日,特斯拉中国高层走访沈阳,会见地方政府的党政主要领导,似乎预示着沈阳在争夺第二座特斯拉中国工厂的竞赛中处在一个领先的位置。虽然后来特斯拉官方只认为沈阳之行只是例行走访,但是特斯拉在国内的第二工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无论是沈阳,还是郑州亦或其他地方,其实对特斯拉来说,工厂落在哪里并不重要,但对于渴望引进的城市来说,则至关重要。

 

沈阳亟需特斯拉

沈阳是中国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在巅峰时期,沈阳拥有华晨宝马、华晨中华、华晨金杯以及上汽通用北盛四大整车厂。而如今,在智能电动车时代,沈阳或者整个辽宁有落后的迹象。

一方面,作为辽宁本土车企,华晨系走向破产,和雷诺合资的金杯只能说是所托非人,未来全然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另外一方面,上汽通用北盛只是一个生产基地,没有研发等更多核心职能。在上汽通用自身销量下滑的大背景下,北盛基地很难再复昔日之勇。

 

另一方面,作为目前整个辽宁甚至东本的汽车支柱,华晨宝马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的表现并不亮眼。虽然最近一段时间,宝马在国内的电动车销量有所攀升,但这个背后是以较大的折扣换来的。在下一代产品力更强的电动车投产之前,宝马在电动车市场上大概率需要通过增加折扣来提升销量。至于宝马所擅长的传统燃油车,虽然其还能维持国内豪华品牌冠军的身份,但是整个燃油车市场将面临增长乏力的情况。所以辽宁引入特斯拉这样的新鲜血液的需求非常大。

 

如果能够将特斯拉引入沈阳,必然将给地方GDP和税收找到一个新的引擎。尤其是对于沈阳这样的传统工业基地来说,特斯拉联手宝马将能够带领沈阳乃至整个辽宁实现智能电动车领域的升级,带动地方经济持续发展。更何况辽宁也有大连这样的出海口,整车出口到海外市场也是非常便利。更不要说围绕宝马、通用所建立起来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也都能很好地满足特斯拉的零部件需求。但毫不夸张地说,地方政府引入特斯拉的成本估计也不低。在前期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甚至协调银行贷款来帮助特斯拉在当地建设工厂将必不可少。沈阳之外,国内其他地方政府引入特斯拉也有类似的需求。在房地产逐渐丧失了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后,在全世界不愁卖的特斯拉,自然成为地方政府眼中的香饽饽。

 

整车之外,特斯拉还有更大的野心

特斯拉在全球智能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毋庸置疑。虽然其已经向国内市场导入了Model 3和Model Y两款车型,但是未来,即便不过产Model S和Model X这样的旗舰车型,其依然有Model Q和Cybertruck这样两款爆款车型需要在国内市场找到新的生产基地。

Model Q预计售价可能只有2.5万美元,目前特斯拉所公布的是其将在墨西哥工厂生产。从特斯拉的角度来看,其不可能放弃在国内市场国产这款车型的可能。毕竟中国入门级电动车市场的潜力同样非常巨大,这点从比亚迪海鸥、元这样的车型在国内市场热销就可见一斑。此外,Cybertruck这样的皮卡也有望引爆国内市场的皮卡销售。虽然中国皮卡市场一直不温不火,但是随着皮卡政策持续解禁,而且Cybertruck自身无论从造型还是从功能上来看,相比于国内一众皮卡都有代际上的优势。所以后期如果特斯拉引入这款车型,在国内的销售前景不见得不好。

 

在储能领域,特斯拉的野心其实比整车更大。和整车业务相比,全球范围内的储能业务才是方兴未艾,刚刚起步,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非常巨大。尤其是在中国、欧洲以及美国这样的比较重视自身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国家和地区,兴建大规模的储能设施是确保相关计划能够实现和落地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来说,下一步欧洲必然会利用碳排放和碳足迹作为产品进口的条件,以此来竖起贸易壁垒,所以大力发展绿电以及配套的储能装置,不仅事关国内的节能减排,更会影响中国制造今后在世界主要市场的前景。

 

为此,不久前特斯拉在上海落地了其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生产特斯拉超大型商用储能电池(Megapack)。该工厂初期规划的商用储能电池达到1万台,储能规模近40吉瓦时。根据特斯拉的官网显示,Megapack现有产能已经告罄,订单交付时间已经到了2025年Q1。因此即便是上海储能工厂开始投产,不要说供应全球市场,单就是满足国内的产能需求都显得不足。更不要说特斯拉的储能产品矩阵,不仅有面向大型公用事业的储能产品Megapack,同时也有用于家庭用户的储能产品Powerwall、powerpack等。

 

中国车企如何来应对?

无论是新建整车厂还是储能工厂,对于国内同行来说都不能说是什么好消息。

在整车领域,国内汽车销量整体增长乏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达到30%以后增速可能也会逐步放缓,在这种情况下,车企销量的提升意味着需要从竞争对手手中把份额抢过来。如果特斯拉真的在国内第二工厂生产入门级轿车Model Q,那凭借特斯拉自己的品牌号召力,必然会对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一众本土电动车企业形成直接的冲击,甚至会引发国内的新一轮电动车行业的洗牌。毕竟特斯拉在定价上一直都非常“任性”:一旦储备订单不足,就直接官宣降价。而国内绝大部分电动车都已经没有太多的降价的空间了。

 

所以无论怎么说,特斯拉这头狼终究是要来的。就像今年特斯拉在国内市场两次掀起价格战,对国内电动车企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是像蔚来和小鹏这种和特斯拉直接竞争的企业,通过推出性价比更高,产品力更强的全新ES6和小鹏G6,目前慢慢也都缓了过来。蔚来单月销量已经达到2万,小鹏也有望在四季度冲击月销2万的水平。所以特斯拉并不可怕。中国电动车市场容量足够大,只要有足够好的产品,即便我们有不少特斯拉的死忠,但会选择其他产品力更强的用户同样也不在少数。

 

至于在储能领域,特斯拉同样野心勃勃。而国内储能领域也涌现了不少企业,未来其业务也都有可能受到特斯拉的冲击。当然特斯拉储能产品目前产能并不足,同时也需要进行全球供应,缺口较大。但是如果其在中国加速建设储能工厂,同时能够降低相关的成本,必然会和国内储能企业进行正面竞争。到时候特斯拉完全有能力凭借算法和软件上的优势,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一整套的能源方案来赢得更多的订单。

 

点评

其实大可不必来猜测特斯拉会在哪个城市建设其在国内的第二座工厂。哪个城市给出的条件更为优厚,特斯拉就会在哪里落地。需要担心的是,一旦特斯拉的产能火力全开,并且把价格战运用到极致,那国内车企如何凭借品牌和产品力来抗衡特斯拉的持续下沉,才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毕竟狼终究会来,而抵御狼的进攻,最好是手头有把好的猎枪。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0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0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2 ¥ 0.00
  • 铂智7,合资向上新突破

    当铂智7以豪华的高级感出现在受众的视野里时,就会让人想到此前雷凌“零差价”带来混合动力车普及时的惊喜,还有铂智3X撬动智能纯电向下带来的惊艳,以及对眼前铂智7向上突破带来合资研发高端化的惊叹等,这表明广丰在汽车转型大潮中一直在领风气之先,产品帅气,可圈可点,被视为合资车企中的新头部。

    22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0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1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 红旗深度解读如何为用户造好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启幕,车展的商业属性使其既成了秀肌肉的舞台,同时又扮演着各家兵戎相见、你来我往的角斗场,一时间造车成了一件趋利的事。从更加高远的视角看,造车不只是为了卖车,更不是为了作秀圈钱。相比之下,一汽红旗的造车态度要明显纯粹得多,用一汽董事长邱现东的话来说即是“‘为用户造好车’是红旗品牌始终不变的初心和矢志不渝的追求”。

    19 ¥ 0.00
  • 沃尔沃在价格上失守,在安全上坚守

    沃尔沃的豪华是什么?“安全”可能是最没有争议的答案,其次是“环保”和“健康”。这一套北欧式的豪华理念被沃尔沃奉行了数十年,成了品牌的豪华密码,同时也成为了沃尔沃和其他豪华品牌的核心区分。沃尔沃始终在坚持“以人为本,对人负责”的价值输出,但在流量为王、营销当先的今天,乘用车市场的消费观正在扭曲,相比起诳话连篇、花式整活的厂商,沃尔沃显得更加内敛且低调,品牌“存在感”开始被动降低。

    18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3-08-28 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