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要打“价”,比亚迪、吉利偏偏要竞“技”
撰文|蔡家伦、编辑|禾 子
面对利润丰厚的特斯拉一次又一次发起降价挑衅,自主品牌深谙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当前除了少数造车新势力跟进新一轮降价潮之外,大多自主车企并未直面应战。不打“价”并不意味着胆怯了,一些车企正在另辟蹊径。
在8月25日开幕的成都国际车展上,比亚迪的展台人山人海,方程豹首车豹5正式开启盲订,价格区间在30万元-40万元。基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比亚迪探索“电”之上的更多可能,作为比亚迪个性化新品牌方程豹的首车豹5,新瞄上电动车硬派越野细分市场。这款新车与众不同,一下吸引众人的眼球,带来无限的市场想象空间。
无独有偶,吉利与百度近日也联手发布全新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在成都车展上,极越01迎来首发亮相,这款新车定位纯电动中大型SUV并基于SEA浩瀚架构打造。
近几年来,以比亚迪、吉利为代表的多家自主车企发展迅速。比亚迪转型电动化时间较早,在新能源产品布局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今年1-7月销量突破151万辆,同比增长88.81%,在行业内遥遥领先。吉利汽车作为老牌企业也在积极探索汽车电气化道路,7月,吉利汽车新能源销量为41014辆,同比增长超28%,跻身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榜前三位。
当前,新能源车市场越来越卷,不仅是特斯拉猛打价格战,老牌车企BBA也在加快新能源产品研发,欲在高端新能源汽车细分市场中重回霸主地位。面对强劲的对手,以比亚迪与吉利为代表的自主车企不断在技术上发力,开启新品牌新产品战略。
以新技术进攻细分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类型的需求增加,国内自主车企已经开始在轿车和SUV领域之外探索更加丰富的新能源车型。以比亚迪为例,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重整出发,去年开始以腾势D9新车进攻新的细分市场,为很多家庭提供更加舒适的电动MPV车型。在今年7月,腾势D9销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1146辆,已经连续7个月成为30万元以上豪华MPV市场销量冠军。而比亚迪高端子品牌仰望的出现,更是刷新国产豪华纯电车型的上限。紧接着,比亚迪开启硬派越野新道路。
前不久,在比亚迪方程豹品牌发布会上,首车豹5正式亮相,彻底颠覆消费者对于硬派越野仅限于燃油车的刻板印象。方程豹基于DMO超级混动越野平台,开创性的CTC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全新混动非承载式架构,在越野能力上完全不输于传统的燃油硬派越野。
新能源进军硬派越野的过程并不容易,尤其是对车身构架、四驱系统以及发动机有着极高要求的硬派越野早已经与燃油车的形象紧密相连,这也不禁让很多人对新能源硬派越野车型的表现有所疑惑。豹5的出现,刷新国人对自主品牌的传统认知。豹5采用的首创EHS电混系统以及强悍越野专用后驱电总成,百公里加速仅为4.8s,提供700匹马力以及32000N牵引力,相当于燃油越野5.0T发动机。与传统燃油越野相比,豹5采用更加智能的前后电子差速锁加能量中锁,在10毫秒内完成前后驱扭矩转移,完胜传统越野,解锁更为极限的越野场景。很长时间内,硬派越野领域始终是国外品牌引领市场,比亚迪用一款新能源硬派越野就可打破厚重的壁垒,豹5的出色表现丝毫不逊色主流进口硬派越野。在部分电动车的新领域,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成为 “话事人”。
冲到智能化赛道竞技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下,汽车与机器人也在深度融合,更加智能化的汽车机器人也将会定义未来新能源车型。国内自主车企在该领域发展迅速,前不久吉利汽车与百度集团联手打造汽车机器人战略合作项目迎来重大突破,吉利汽车旗下全新高端智能汽车机器人品牌“极越”正式发布。
当众多国外老牌车企仍然延续传统的车机系统之时,吉利汽车与百度公司就已经提出更加智能的出行理念,汽车机器人作为全新概念,拥有自由移动、自然交流以及自我成长的能力,集自动驾驶、人机智能交互、自我学习迭代等前沿技术,让未来的新能源车型不再局限于一台车的定位,而是能够像影视作品那样只需乘客语音命令便可达到目的地。
吉利汽车与百度公司合作的新模式逐渐在国内兴起,车企负责生产制造,互联网公司负责软件赋能,深度合作之下诞生出更加智能的产品。例如,长安汽车与华为已于2021年展开了深度合作,在华为HI赋能模式下共同推出阿维塔汽车,首款车型阿维塔11搭载华为ADS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并使用华为提供的电控构架,在智能化方面明显优于起步较晚的国外老牌企业。
新能源车型将会是智能化最好的载体,国内各大自主车企深知这一趋势并纷纷行动,吉利汽车收购魅族打造全新智慧座舱系统,比亚迪与人工智能计算制造商英伟达(NVIDIA)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达成合作,长城开启咖啡智能众创生态系统。这些自主车企已经掌握新能源市场最为前沿的技术需求,对阵国外老牌车企也有足够的底气。
点评
2023年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迅速的一年。国外众多传统车企已经意识到中国新能源市场的重要性,正加快电动化转型。不过,曾经众多老牌车企定义的豪华与高端被当前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所代替,曾经在MPV以及硬派越野领域有着绝对话语权的车企也逐渐在新能源浪潮下被淹没。目前,国内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优势已经形成,即使有特斯拉这样的劲敌不断内卷,但自主品牌在技术与设计理念上皆有全新突破,不仅能够顶住压力,还能在激烈的竞争之中引领未来市场。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