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文化的探路者

观察    观察    高合和爱驰,能挣扎着活过来吗?

高合和爱驰,能挣扎着活过来吗?

在价格战的冲击下,不少车企纷纷被边缘化,其中包括高合和爱驰两家由传统汽车人打造的新势力车企。不过,就在人们觉得这两家车企很难继续存活下去的时候,它们却迎来了自己的“白衣骑士”。

微信号:HEYANYUECHE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最近高合和爱驰纷纷迎来好消息。高合汽车获得了10亿美元的注资,而爱驰有望通过SPAC模式在美股借壳上市。曾经两家奄奄一息的新势力车企突然迎来了转机。对于这两家车企来说,短期内找到了一个新的救命稻草,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企业能依然活跃在国内甚至全球的汽车舞台上吗?

 

高合或与正道汽车同一战壕

近日,有媒体报道,高合汽车已于5月16日获得了iAuto Group Inc(以下简称“iAtuo”)10亿美元融资。而与此同时,高合汽车的母公司华人运通,也已经和iAuto正式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基于这项协议,iAuto将全力支持高合汽车复工复产,相关交易将力争在2024年上半年财报公布前完成。

iAuto背后的实际控制人是大名鼎鼎的仰融,他不仅一手参与策划了华晨汽车,而且还是当下国内一家新势力正道汽车的创始人。但是,正道汽车见首不见尾,而如今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惨烈程度,让单打独斗的正道汽车很难赢得一席之地。

 

这种情况下,对于高合汽车来说,不要说10亿美元短期内是否能够到账。即便是到账了,对于高合汽车来说并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当前,高合最大的问题是销量长期在低位徘徊,这主要是和国内新能源汽车大环境下,高合汽车产品竞争力以及性价比缺乏有关。就算拿到10亿美元,高合的根本矛盾依然不能解决。如何研发出有竞争力的车型,重新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旅程。而希望注资高合的iAuto在正道汽车还未能站稳脚跟的前提下,再背上一个高合汽车的包袱,除了能够在资本市场给自己制造一些利好外,很难想象这两个品牌如何能够携手走出困境。

 

爱驰选择海外市场优先

无独有偶,另外一家挣扎在生死边缘的爱驰汽车最近动作也不少。纽约时间5月14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SPAC公司哈德逊收购I公司(Hudson Acquisition l Corp.)宣布,该公司已与爱驰汽车欧洲公司Aiways Automobile Europe GmbH签署了业务合并协议书。这意味着爱驰欧洲分公司通过SPAC模式,将借壳在美股完成了上市。

上市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尤其是在数据相对更加公开透明的美股市场。完成IPO绝非就进入了安全区。无论是法拉第未来,还是极星,持续低迷的股价不仅让当初上市融资的功能完全不能发挥作用,而且企业还不得不公布自己的财务数据,把自己的“窘境”告诉所有人。

 

作为爱驰的掌门人,付强在爱驰成立之初就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的做法是有战略眼光的。即便到如今,欧洲电动车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相比于国内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不过,在海外市场,也面临着提升品牌号召力以及布局销售网络渠道这样的难题。更不要说爱驰还曾经一度停工停产,对于智能电动车来说,后期的维修保养以及车机和整车软件系统的持续更新不可或缺。无论是C端的个人消费者,还是B端的汽车租赁公司,是否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是需要打上一个不小的问号的。

 

对于爱驰来说,还有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就是,爱驰现在的工厂都在国内。根据当下欧盟的态度来看,对于自中国进口的电动车课以更高的惩罚性关税是大概率的事情。如果欧盟真的如传闻中对来自中国的电动车课以50%的关税,那么之前中国车企电动车的成本优势将在欧洲市场荡然无存。而且一旦爱驰在欧盟加税之后再来交付主要在欧盟的订单,那么当前爱驰手头欧洲的订单非但不会成为能够让其获得盈利的生意,相反如果按照之前的价格交付,爱驰大概率还会亏损更多的钱。

 

地方政府要管住自己的冲动

通过市场化手段来淘汰国内多余的新势力产能是最好的方法。之前,相比于很多资本,国内更多的地方政府希望能够赶上电动车的风口,来为当地打造一个新的经济支柱。但是,现实远比理想要困难很多。

当前,地方政府要关注投资的冲动。在土地财政难以为继的大环境下,不少地方政府都是捉襟见肘。如果在此时再要挤出一笔资金来对新势力车企进行投资,不仅风险比较大,面临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可能,而且还会一定程度上对其他领域的投入造成挤占。

 

其次,银行在对这些企业放贷时也需要非常谨慎。国内汽车行业深度洗牌已经不可避免,不少车企的最终下场将可能与许多房地产企业的命运无异,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因此,相关企业的贷款最终都有可能沦落为银行的坏账,而国内银行基本都是国有股份,最终银行出现的各种亏损都是由整个社会来买单。

对于新势力车企,相关部门可以在现有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程度的倾斜,但是绝对不能在超过合理范围内为车企进行注资以及担保贷款。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风口早就已经不再。优胜劣汰,马太效应是行业趋势。在没有看到任何能够颠覆行业的技术的情况下,赌这些一度被边缘化的企业能够逆袭,风险太大了。毕竟不是每个地方政府都能像之前合肥投资蔚来运气那么好,能够赶上美股电动车企业股票大涨的那一波机会。

 

点评

爱驰和高合都在不余遗力地拯救自己。但是,对于爱驰和高合来说,无论是从核心技术还是从商业模式上,它们本质上并没有太多的创新。本质上来说,它们只是对现有的整车企业的一种重复,并没有太大的稀缺性。所以,除非有对过往根本性的改革,否则今后不见得会出现180度的转变。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导语

记录汽车的时代记忆和社会表情

观察

  • 欧洲市场,有望成为奇瑞销量增长的新“发动机”

    根据欧洲媒体报道,奇瑞汽车即将接手一家德国大众汽车的工厂,为在德国当地生产奇瑞新推出的Lepas品牌做准备。在拥有了一座西班牙工厂的基础上,奇瑞如果能够在德国再落子一座工厂,无疑将有助其扩大在欧洲市场的版图。

    0 ¥ 0.00
  • Momenta VS 华为乾崑智驾,谁能在国内智驾宝座上加冕 ?

    近日, Moment在上海车展上宣布和多家车企的合作,完成了对国际一线主流车企的收割。与此同时,华为也在上海车展上发布了乾崑智驾ADS 4.0。作为国内两个智驾头部企业,Momenta和华为未来还会有一番激烈的缠斗,看谁能够坐上国内智驾“一哥”的宝座。

    12 ¥ 0.00
  • 鸿蒙智行,汽车隐形大佬

    鸿蒙智行携手上汽,表明华为找到了实体支撑的更强实力和发展空间,上汽也找到了智能科技的最强外援和无限可能。这种合作无疑具有示范性,带有引领性,属于强强携手,互为融合,资源叠加的规模响应,旨在远大目标,助力登上智能汽车新的巅峰。

    14 ¥ 0.00
  • 尹同跃B站首秀:造车要有一颗UP心

    当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以UP主身份出现在B站镜头前时,弹幕瞬间被年轻的UP主们刷屏。这个曾经打造出国民神车QQ的品牌,正以一场跨次元的"文艺复兴",重新闯入年轻人的视野。在新能源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奇瑞掌门人这波贴近年轻人的 “车展秀” 别有一番深意。

    18 ¥ 0.00
  • 如何增加“含华量”?丰田为跨国车企打了个样

    在合资品牌高光的时刻,丰田很低调;在合资品牌集体遇到挑战时,丰田很勤奋,充分呈现出全球头号车企在不停赴考过程中强大的心理素质与综合能力。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分化的今天,中国市场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速度重塑行业规则。从技术标准到消费需求,从产业链协同到移动出行模式,每一环节都在重新定义未来汽车的内涵。跨国车企如何应变,丰田在上海车展上交出答卷,这是新的开始。

    22 ¥ 0.00
  • 广本“含新量”创新高,P7在安全基石上攀登驾趣新高度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被业内认为是分水岭式的存在,去掉喧嚣与虚火,扭转流量为王的传播思维,拨掉浮夸的噱头,让车企和观众的注意力都回归到车与技术的本身,这对于作为长期主义者的广本以及带着八大产品价值而来的P7而言,无疑是一个利好的信号。

    25 ¥ 0.00
  • 日产汽车如何在华向新出发?

    目前,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上,跨国车企普遍处于下风。如何走出低谷重拾辉煌,在中国市场已深耕超过50年的日产汽车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审时度势制定新战略。大象能顺利转身吗?

    0 ¥ 0.00
  • 慢造车、拒绝噱头,北京现代“反向操作”能否破局?

    北京现代在国内市场可谓起起伏伏,有过高光,也经历过挣扎。汽车百年变局,智能化、电动化如洪水猛兽,对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北现同样如此。只是留给北现的试错空间更少,无数人认为北现已经到了背水一战的节点。尽管如此,北现依然坚持求真务实的造车态度,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与行业盛行的“快造车”、“急交付”的模式相悖。

    0 ¥ 0.00
  • AI能为小鹏汽车插上双翅吗?

    近日,在小鹏全球热爱之夜,2025首款全球旗舰小鹏X9上市发布会上,小鹏汽车以科技树的形式展示了围绕AI与新能源技术建立起的差异化优势,这也预示着小鹏汽车将会聚焦AI技术,除了小鹏X9亮相会场之外,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分享了飞行汽车以及AI机器人领域的技术成果,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元老级车企,小鹏向AI汽车公司进发的脚步愈发加快,也为其他车企带来更多启示。

    9 ¥ 0.00
  • “方盒子”玩出新花样,捷途新车如何升级?

    “方盒子”概念屡见不鲜,但在“方盒子”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倒让人耳目一新,本用来宣导方正造型和硬派车设的概念,在新花样的改造升华下被赋予了更多的可能,开始承载用户更多的期望和向往。

    14 ¥ 0.00
  • 既要安全又要智能化,广汽拥抱AI变革新时代

    广汽集团在上海车展全球首发四款新车,以AI赋能消费者全场景用车需求。关于如何以安全为底色而拥抱AI变革新时代等一系列问题,广汽集团高层在上海车展认真作答。

    14 ¥ 0.00
  • 长城汽车与宇树科技合作,拥抱机器狗玩出新花样

    近日,长城汽车发出公告,宣布与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合作,以推动机器人等先进技术与汽车制造行业的深度融合。首次合作将打造“越野车+机器狗”组合,车企与机器人公司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16 ¥ 0.00

深度

禾颜阅讯

2024-05-24 09:17